硅碳棒微观结构在磨削过程中会对裂纹损伤产生影响
磨粒在砂轮表面分布不均匀,其出刃高度有所变化,造成砂轮表面实际参加磨削工作的磨粒数小于出刃磨粒数,导致有效磨粒间距并不等同于砂轮表面磨粒平均间距,而是沿砂轮回转方向上连续切削工件同一部位的磨粒间距,而该值是不固定的,随砂轮制作条件而变化。在磨削过程中,随着磨粒磨屑厚度的增大,磨削力不断增大,在增强材料去除效果的同时,也引人了更深的亚表面损伤。因此磨削加工中为获得高加工质量,应尽可能降低进给速度和磨削深度,提高磨削速度,从而降低磨粒磨屑厚度和亚表面裂纹深度。
为探究磨削过程中硅碳棒的损伤机制,首先使用单颗粒划擦实验,验证硅碳棒微观结构的力学性能差异,并结合有限元仿真进一步揭示材料内部损伤形式;其次通过磨削实验分析不同磨削工艺参数下磨削损伤(表面损伤以及亚表面损伤)的变化趋势。得出如下结论:
硅碳棒微观结构在磨削过程中会对裂纹损伤产生影响。本实验所使用的硅碳棒的晶粒极限断裂强度为344.0 MPa,晶界临界断裂强度为25.9 MPa当接触应力<25.9 MPa时,材料属于塑性去除阶段,且晶界等微观结构会起到抑制裂纹拓展的作用;当接触应力>25.9 MPa且<344.0 MPa时,未达到硅碳棒晶粒极限断裂强度,但晶界、石墨相以及气孔达到理论破坏极限,在材料表面形成侧向裂纹以及断续坑洞,材料去除方式转为塑脆性去除;当接触应力>344.0 MPa时,硅碳棒颗粒发生破碎,材料表面的裂纹以及坑洞面积加大,材料去除方式转为脆性去除。同时,硅碳棒微观结构的力学性能差异,也是材料加工容易产生损伤的重要原因。且材料的损伤演变可进一步通过有限元仿真揭示,当材料破碎时,硅碳棒颗粒与内聚力单元同时发生破坏,两者破坏趋势相同,但内聚力单元破碎区范围更广,使得颗粒不仅发生了破碎现象,还会伴随着由于晶界断裂而产生的整体颗粒拔除现象,此时晶界系统促进材料损伤产生;距离应力集中区越远,应力传播受限,此时裂纹拓展受阻,取而代之的是内聚力单元的拉伸破坏,说明载荷较小时,晶界系统有抑制裂纹拓展的作用。http://www.zbqunqiang.cn/
- 上一篇:揭示硅碳棒内部结构对材料损伤的影响 2025-08-10
- 下一篇:箱式硅碳棒电阻炉的基本工作原理 2025-08-15